电气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
电气阀门定位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力平衡原理,它结合了电气控制技术和气动执行技术。具体来说,其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
信号转换:电气阀门定位器接收来自电动调节器的电流信号(通常为4~20mA DC),这个信号是控制阀门开度的指令。
-
磁场作用:当电流信号输入到力矩马达组件的线圈时,会在气隙中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与永久磁铁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一个力矩,使衔铁(主杠杆)产生一个向左的力。
-
机械传动:衔铁(主杠杆)绕支点转动,导致挡板靠近喷嘴。喷嘴背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薄膜执行机构气室,使阀杆向下移动。阀杆的移动会带动反馈杆绕支点转动,连接在同一轴上的反馈凸轮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
-
反馈调节:通过滚轮使副杠杆绕其支点偏转,拉伸反馈弹簧。当反馈弹簧对主杠杆的拉力与力矩马达作用在主杠杆上的力矩相等时,整个机械系统达到平衡状态。此时,一定的信号电流就与一定的阀门位置相对应,实现了阀门的精确定位。
-
电-气转换:电气阀门定位器还具有电-气转换器的功能,能够将电动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转换为气信号,以驱动气动执行器。
综上所述,电气阀门定位器通过电气控制和气动执行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对阀门位置的精确控制。
电气阀门定位器调试方法
电气阀门定位器的调试是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控制阀门位置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般的调试方法:
- 初步检查:
- 确认阀门定位器的安装位置和接线方式是否正确。
- 检查电源和气源是否正常。
- 电源开关检查:
- 打开阀门定位器的电源开关,观察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 零点校准:
- 将阀门定位器与被控制的阀门连接起来。
- 调整阀门定位器的零点位置,使其与阀门的实际位置相匹配。
- 量程校准:
- 将阀门定位器与标准信号源连接起来。
- 调整阀门定位器的量程范围,使其与标准信号源的输出范围相匹配。
- 电流信号调试:
- 在EP和PTM端分别连接好4~20mA输入信号和24V直流稳压电源,并串联好电流表以便观察PTM端反馈信号电流。
- 按住最右边一个按键不放,待模块上的指示灯亮起后放开按键,指示灯闪烁即表示模块进入调试状态。
- 依次调整EP端输入信号大小(如4MA、8MA、12MA、16MA、20MA),观察电流表读数,并调整电流值使其符合要求。
- 在每个电流值下,确认阀门位置是否正确,并观察电流表读数是否稳定。
- 线性校准:
- 通过改变标准信号源的输出值,观察阀门定位器的输出值是否与标准信号源的输出值呈线性关系。
- 如有偏差,需进行相应调整。
- 阻尼调整:
- 根据需要调整阀门定位器的阻尼系数,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 手动/自动切换调试:
- 确保阀门定位器能够在手动和自动模式之间顺利切换。
- 保护功能调试:
- 测试阀门定位器的保护机制是否有效,以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 调试结果验证和记录:
- 在调试完成后,对阀门定位器的性能进行验证,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
- 记录调试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和结果,以便日后参考和排查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电气阀门定位器的调试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同时,根据具体的阀门定位器型号和使用环境,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特定的调试步骤和注意事项。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参考阀门定位器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的技术资料。